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負離子
研習論壇月刊 中華民國95 年9 月出版 第69 期理論與實務 ■作者:林青穀 現任:林青穀家庭醫學科診所院長 負離子是電子和空氣中的分子碰撞所產生的,而科學家將帶有電的分子稱為離子,而帶有負電荷的分子就稱為負離子。
日常生活中,因空氣污染(懸浮微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使負離子逐漸消失,同時(生活中使用電氣製品所放射出的電磁波)產生過多的正離子,導致生活品質日趨惡化,在正離子過多的空氣下,人們常患頭痛、失眠、神經衰弱、倦怠、過敏性疾病、呼吸道疾病等。根據亞洲醫學誌報導,每㏄空氣中負離子量達到 1,000 個至 20,000 個之間時,將會對人體健康有幫助,當每㏄空氣中負離子量達到 5,000 個至 50,000 個之間的時候,可以增加人體的抵抗力及免疫能。
--- 轉載自聯合晚報 85.04.28
綜觀國內外目前的研究與報導,負離子濃度與空氣清潔程度有相當緊密的正比關係;對於負離子能夠(殺菌、除菌、或僅止於抑菌)的各種研究與報告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籠,但是關於人造負離子副作用的研究則仍是眾說紛紜,尚未有定論。
當我們由戶外進入有空調的恆溫衡濕的場所時,立即會覺得空氣比較清新,這是因為在空調控制之下,室內灰塵量減少的關係,但是整體空氣的品質(含氧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甚至由病人所釋出的病菌數)卻未必優於戶外;因此待久了就會開始精神不振、容易疲憊或是想睡、頭昏昏的;這時空氣中的負離子可能偏低了,所以空氣中的粉塵、微粒無法有效被吸附和沉降,只好到處尋找有緣人「結緣」。
二次世界大戰在潛水艇的研究發現負離子可以有效改善與維持船員的正常生理與心智活動,所以戰後採用負離子裝置大大提高長期潛航能力,並應用在太空船、太空站和核子避難室及地下飛彈基地等必須長期密閉的工作環境中,以降低不明原因的生理與心理因素,所可能影響的計算或判斷失誤。
站在家庭醫師的立場,則建議以較客觀的角度來看待負離子因素,我們大可以接納負離子對於健康的重要性,但絕不是唯一的因素,它可以看作一個指標,用來檢視所處環境的「乾淨」、「舒適」程度;如果要鑑定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則要用到「風水科學」了,畢竟「陽光、空氣、水」為生命三大要素;環境中有無足夠的新鮮空氣自由吹入,人體的水份補充和空氣中濕度的控制是否得宜,陽光日照是否充足等所構成的溫度、濕度、氣壓、味道、亮度和空間感及聲音,都是實際影響人們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環境因素。
目前許多長壽村的位置多在人跡罕至的山林,空氣中負離子濃度特別高,但是相對的人工的產品與副作用就特別少,例如:空氣污染、水污染、食物物染,加上生活較都市人單純、物欲極低、樂天認命……或遺傳基因較特殊等其他因素所造成,所以比較少有都市人的文明病症;因此,多利用空閒接近大自然的林間、水邊;除了保證負離子濃度遠高於城市,植物的芬多精也源源不絕,任君享受山林美景、盎然綠意,精神上的健康也能直接提高人體免疫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